中新網貴陽9月19日電 (李杰)“現在到黃果樹景區旅游,交通便捷了、環境整潔了、價格便宜了,進出園區也更方便了。”時隔一年,19日再次到貴州黃果樹景區旅游的李楠感嘆景區的改變。
1980年,黃果樹景區正式對外開放。作為國家首批重點開發的風景名勝區之一,黃果樹景區已成為貴州旅游的“金字招牌”,也成為聞名海內外的黃金旅游景點。
然而近年來,黃果樹景區游客量逐年攀升,景區容量情況與游客需求之間產生嚴重的信息不對稱。排起長隊購票、等待觀光車、入園后匆忙趕行程等問題,影響了游客旅游的舒適度。
黃果樹景區單日極限流量是3.5萬人,今年6月6日實行分時預約后,景區可分時段分散控制客流量,有效避免了某時段爆發集中客流高峰。分時預約實現了游客流量的“削峰填谷”,有效控制客流潮汐。游客入園省時省力,只需一部手機簡單操作,就可免去了排隊搶票購票的煩惱。
記者在黃果樹景區售票窗口看到,這里幾乎沒有游客排隊。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,如果是去年同一時段,這里幾個窗口前都排成長隊,實行“分時預約”制度后,只有少部分不了解情況的游客會到窗口購票或咨詢購票方法。
“以前沒有采取身份證或人臉識別檢票,只能人工檢票進站,趕上‘十一黃金周’等節假日高峰期,每天經手的車票達上萬張,工作量很大。”車站檢票工作員胡小其告訴記者,現在只需短短數秒,游客即可進站,出現客流高峰時大大提高了檢票速度,避免了游客長時間逗留。
往年旅游旺季黃果樹景區大瀑布景點游客比較集中,尤其是水簾洞景點往往大排長龍。記者在景區發現,實行分時預約購票后,前往各個景點的道路順暢了許多,排隊等候游覽景點的現象也大為緩解。
與此同時,當游客量激增、預約購票人數超過景區最大承載量時,景區便不再繼續售票,從而控制進入景區的人數。由此,不僅提升了游客的旅游體驗,也可以有效避免擁擠、踩踏等意外事件發生。
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教授王琪延表示,我國旅游產業當前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,“實名制分時預約”購票制度正是旅游提質升級的一個重要突破口。“在人們旅游需求不斷提升的當下,旅游景區只有舍棄單純追求數量的急功近利模式,不再將游客當成‘唐僧肉’,著力提升旅游品質,打造多樣化優質服務,更好地滿足游客的旅游需求,才能獲得游客的認可和支持,實現長遠、可持續健康發展。”
在其他公共服務上,黃果樹也在“補短板”。從今年3月起,黃果樹景區實行全封閉式管理,對原本在景區居住群眾的200余輛車輛,采取車牌登記入冊的方式;為應對在客流高峰期可能出現的交通堵車、停車難等問題,景區對陡坡塘、大瀑布、天星橋3個大型停車場升級改造,并在景區周邊增設8538輛小型車輛的備用停車位;在原有乘車點的基礎上增加大牌坊檢票口和濕地公園入口,積極引導游客前往生態步行文化游覽區(半邊街)從不同的角度去觀賞大瀑布……
貴州黃果樹旅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、董事長吳聲洪介紹說,黃果樹景區通過分時預約管理帶動周邊產業發展,西江、荔波大小七孔、梵凈山分別帶動周邊產業,形成旅游資源共享,共同帶動貴州旅游產業發展,真正實現全域旅游和休閑度假旅游的發展。
游客李楠說,現在觀光游道拓寬了,停車場擴容升級了,景區多了不少廁所,寬敞又整潔。“這樣的出行才真正讓老百姓舒心。”(完)